他到底是亿鑫网,“抗日英雄”还是“内战帮凶”?这个陕西娃,让粟裕气得摔杯子,也让蒋介石夜里能睡个安稳觉!
他一边在民族存亡之际死守山河,一边又在同胞相残的战场上成为最难啃的硬骨头,你知道他是谁吗?
他就是胡琏,经常有人说:10个也顶不上1个胡琏!那么胡琏真的有这么厉害吗?胡琏1907年出生在陕西华县,家里穷得连盐都舍不得撒。
小时候他常蹲在窑洞门口,看土匪烧村、军阀抢粮,心里早早就埋下了一颗火种:这世道,不扛枪,连站着说话的资格都没有。18岁那年,听说广州有个黄埔军校招人,他揣上几个干粮,一路扒火车、翻山沟、蹚野河,硬是从黄土高原走到了珠江边。到了考场,脚底全是血泡,衣服破得像渔网,可眼神亮得吓人——就这样,他考进了黄埔四期,和林彪、张灵甫成了同学。
就这样,他没有靠山,没人引荐,胡琏全靠一股“豁出去”的狠劲儿往上爬。没多久,他被陈诚看中,塞进了国民党最精锐的“土木系”(11师+18军,“土”是十一,“木”是十八)。这支部队,是蒋介石的亲儿子部队,而胡琏,从排长干起,一仗一仗打,一阶一阶升,硬是把自己打成了陈诚的左膀右臂。
真正让他“出名”的,是1937年淞沪会战中的罗店之战,这场战事之中,他可是表现优异。那地方后来被老兵们称为“血肉磨坊”——不是夸张,是真的拿人命填出来的。日军舰炮轰、飞机炸,阵地一天被犁三遍。胡琏耳朵震出血,嗓子喊哑了,夜里还带着士兵摸黑修工事。
兵打光了?文书、炊事员全顶上!有一次日军坦克冲到战壕前,他拎着大刀带头冲,身后敢死队抱着炸药包往坦克底下钻……一千多人的团,最后只剩三百伤兵。可就是这股不要命的劲儿,让陈诚拍着他肩膀说:“你小子亿鑫网,有种!”当场提拔他当旅长,看看这就是胡琏的魄力。
但要说他“封神”,还得看1943年的石牌保卫战,在这场保卫战之中,胡琏的表现又如何呢?
当时日军想沿长江直扑重庆,石牌是最后一道屏障。丢了石牌,陪都就完了。胡琏时任11师师长,战前他在凤凰山摆上酒肉,带着全师官兵对天盟誓:“石牌在我在,石牌亡我亡!来世还杀倭寇!”山风呼啸,誓言震谷,士气直接拉满。
他没死守正面,而是玩了一手“钓鱼战术”:正面只留一个团当诱饵,主力藏在山坳里。等日军钻进口袋,山顶机枪扫射、手榴弹如冰雹砸下,硬是拖住敌人十天十夜。最危急那天,日军坦克冲到战壕前,他光着膀子站在一线,吼出一句:“退一步者,斩!”士兵们咬着牙,用血肉之躯把敌人钉死在山脚。这一仗打完,蒋介石亲自给他戴勋章,陈诚放话:“胡琏的名字,能顶十万兵。”
可谁能想到,这位抗日猛将,转头就成了内战里的“泥鳅将军”——滑不溜手,抓都抓不住,那么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咱们接着往下看…
1946年宿北战役,友军戴之奇贪功冒进,一头扎进华野包围圈,电报一封接一封求救。胡琏就在几十里外,却按兵不动,他到底想干什么?不是他冷血,是他太懂粟裕的打法——这哪是救火?分明是连锅端的局!果然不出他的意料,戴之奇三天被全歼,吞枪自尽;胡琏却带着整编十一师全身而退,毫发无损。
第二年南麻之战更绝,他提前三天就嗅到不对劲,逼着士兵挖三道壕沟、拉铁丝网、埋地雷,把村子修成铁桶。华野六个纵队围攻四天,眼看要破防,老天爷突然下起暴雨——炸药受潮点不着亿鑫网,炮弹打不准。他瞅准机会,带着残部从缝隙溜了。粟裕在指挥部气得把搪瓷缸砸地上:“胡琏这狐狸,比泥鳅还滑!”
1948年在淮海战役时,黄维兵团被围在双堆集,蒋介石急得团团转,赶紧派飞机把胡琏空投进去当副司令,这个时候的老蒋对胡琏可谓是抱着重大希望。他一落地就劝黄维分兵突围,自己带一个军往东南猛冲。结果黄维犹豫半天,被活捉;胡琏坐着坦克冲过涡河,浑身是血逃到蚌埠。后来粟裕回忆:“最难对付的就是胡琏,咬不住,抓不牢。”
1949年,国民党兵败如山倒,大批将领被弃如敝履。可胡琏偏偏成了例外。为啥?因为他在金门打出了一场“救命仗”。
那年10月,解放军登岛作战,胡琏带着一群残兵败将,靠着滩头工事和海军火力支援,硬是把进攻部队打了回去。消息传到台北,蒋介石激动得拍桌子:“有胡琏在,东南沿海就稳了!”从此,他扎根金门,修碉堡、挖坑道,一手打造“地下长城”。连蒋介石来视察,都得听他汇报防务,这个情况在老蒋那里,还确实是很少见的。士兵们私下都叫他“金门王”。
从此之后,军中便流传着一句话:“十个胡宗南,顶不上一个胡琏。”,为什么这样说,道理也很简单,当时胡宗南手握几十万大军,却连吃败仗;胡琏带着残兵,却能守住关键阵地,这就是他们的区别。这不是吹牛,是实打实的战场表现。
可问题来了:这样一个猛人,到底该怎么评价?
有人说他是民族英雄——罗店血战、石牌死守,哪一仗不是拿命拼出来的?面对外敌,他从不含糊,誓死不退。
也有人说他是内战帮凶——跟着蒋介石打自己人,让多少家庭妻离子散?宿北见死不救,南麻死扛到底,淮海突围逃命,哪一件不是为了维护一个早已腐朽的政权?
其实,胡琏自己可能也说不清。他出身底层,靠军功上位,骨子里信的是“军人以服从为天职”。打日本人,他觉得是保家卫国;打内战,他或许只是在执行命令。
我们不能因为他打过内战,就抹杀他抗日的功绩;也不能因为他抗日英勇,就忽略他在内战中的角色。真正的历史人物,从来不是脸谱化的“好人”或“坏人”,而是在特定环境下,做出特定选择的普通人。
胡琏的一生,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那个时代的撕裂与无奈。他不是完人,但他有血性、有谋略、有担当,对于此,您怎么看呢?
贵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